2018年金融危机后,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崛起,给了中介生长的机会。
做中介“开单吃一年”的高额佣金,令每一个拥有暴富梦想的人都想涌入这里捞金一把。
但无单可接、濒临倒闭是小中介目前的真实境况,头部中介的业绩现在也是不同寻常的悲观。
中介们躺赚的时代已然快要结束了。
赚取信息差,是中介盈利的底层逻辑;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给了中介生存的空间,同时也给了他们可操作的机会。
当事人夏女士向记者反映,2020年底她通过中原地产代理(深圳)有限公司,以4150万元的价格买了一套房产,并支付了33.2万元的中介费。
但后来夏女士发现,当时中介网页上的报价是4500万,而前业主说挂的3800万,实际收到3900万,有250万的差额被中介吞了。
并透露,当时服务夏女士的中介人员,目前已离职。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个,或大或小,中介的吃相可能远比你想的还要难看。
近几年在房产交易中,中介的渗透率不断提高。CIC报告显示,2014-2019年中介渗透率由33.0%上升为47.1%;
通过中介完成的房屋销售金额与租赁金额由3.2万亿上升至10.5万亿。
中介平均佣金率从2.0%升至2.4%,其中二手房房从2.1%升至2.5%,新房从1.9%升至2.3%。
中介占领市场份额的提升,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额外花销。
即使没有黑中介,在北京买一套500万元的二手房,按平均2.7%的利率,也要13.5万元的中介费,这似乎快赶上一个普通打工人一年的工资了。
政府似乎也意识到了中介大面积占领市场的弊端,今年多城试点推出二手房交易平台,把中介的功能包揽了。
购房者也能在该平台挑选房源,与房东联系,进而达成交易。
当初功能推出不足二十天,平台新增自主挂牌房源量就已达到2165套。这反映了市场对官方这一模式的接受度很高。
8月26日,嘉兴市房管中心召开了关于二手房交易服务平台“真房源”系统发布使用的试点培训会。据了解该系统已经完成内部测试阶段,正逐步面向市场使用。
通过官方平台可自主成交的去中介化模式,逐渐在各城市试点实施起来。
此举让不少人猜测政府可能要打击中介平台了。
中介的核心价值除了线上的房源展示,还有线下的带看、帮走交易流程等服务。
客观来看,没了中介,虽然钱少花了,但我们的整个交易效率可能会下降,购房人可能要花更多心思自己去比对等等。
这也是关于中介的存在是否有必要这个问题,一直引起很大争议的原因。
说到这里,其实就和教培行业是否有必要存在一样。
类比一下,近两年教培行业也是迅速发展,有钱拼命上补习班,没钱不想上但也得硬上,好像就没有不上课外补习班的孩子。
但由于这背后资本的迅速扩张,国家重拳打击,到今天教培行业可以说是彻底凉凉了。
一个行业的暴雷,最大的引火点就是资本的贪婪。
比如教培,比如之前的蛋壳长租公寓暴雷,或是专业炒房团的作死,都是背后贪婪的资本在作祟。
另一部分在租房市场,中介大面积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囤房,然后再以长租的名义引导租户使用“租金贷”。
一但中介资金链断裂,所有压力抛给社会。
资本种种无序扩张不但抬高了市场价格,还增加了自己的经营危机,一旦暴雷则对住房市场影响恶劣。
如果中介行业被大胃口的资本盯上,血拼姐估计,接下来离仓皇离场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