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波司登在财经类文案中的关注度不高,今天还是想和大家聊聊。毕竟百年一遇的寒冬,最抗冻的还是羽绒服啊。
就在十月底,波司登羽绒服价格上万冲上了热搜,被网友质疑自不量力,价格让人高攀不起,难道想做下一个加拿大鹅?事实上,波司登的羽绒服多数产品线还是在1千到3千之间,网上被传万元系列的只是波司登2019年“登峰系列”定价最高款“珠穆朗玛峰”的价格,为11800元。
MONCLER的定位是高端羽绒服,价位在1万元-2万元之间;加拿大鹅也是定位高端,价位在5000-15000元。与“羽皇”和“时尚界的路虎”相比,波司登离高端似乎还差点意思,但不可否认的是波司登的价格确实是一年比一年贵。
曾几何时,波司登千元以下的羽绒服逐渐消失,四位数的定价成为了波司登羽绒服的主要趋势。根据国金证券的研报,2018年波司登主品牌提价高达三成至四成。其中,1800元以上的产品占比由4.8%提升至24.1%,1000至1800元的产品由47.6 %提升至63.8%,而千元以下的占比由47.5 %下降到12.5%。
根据公司财报,在上一个财年的在线销售中,单价超过1800的羽绒服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31%,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
2017年波司登在四季化服装转型中战败,恰逢加拿大鹅和MONCLER开始在国内市场走红,这些海外大牌的价格成功让波司登看清了羽绒服消费的趋势,从此就铆足了劲儿要走高端化路线,波司登的创始人高德康就此开始了二次创业,重塑品牌。通过登上国际时装周的舞台、发布联名设计师新品、邀请奥斯卡影后等一众明星助阵等,不断推高产品价格和定位,中高端羽绒服成为波司登的名片。
虽然还没有成为第二个加拿大鹅,但波司登的市值确实已经超过加拿大鹅。今年以来波司登的股价屡创新高,年内累计涨幅曾超50%,市值一度突破650亿港元。近期股价有所回调,仍然高达639亿港元,超过69.82亿美元市值的加拿大鹅(相当于545亿港币)。
《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车里,平均每10件商品中就有8件是国货。当产品创造,价值提升后,大家越来越爱用国货支持国货,国产替代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这就是底层逻辑。
今年双十一全渠道销售额为27.8亿元,GMV同比增长53%,其中品牌羽绒服线上零售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0%。波司登在天猫服饰品牌销售榜排名中,分别继续蝉联服饰行业第二名及中国服饰品牌第一名。
然而,问题来了:在众多羽绒服企业摩拳擦掌战火纷飞的赛道上,并无独特优势和价值的波司登能撑多久呢?定位高端能否延续高增长呢?
从认知来看,波司登在不少消费者眼中是一个比较便宜亲民的羽绒服品牌,心中所想的还是1000元上下定位,销售占比最大的仍然还是这一部分产品。这种印象好像已经深入人心,光靠提价和明星代言很难扭转。
推出万元的羽绒服产品本身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是否有过硬的产品品质和品牌溢价能力让消费者掏腰包买单。不然也不会有众多网友吐槽,如果是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羽绒服,宁可选择加拿大鹅。
从品牌力来说,波司登更是远远落后于海外奢侈品,而品牌力是支撑高定价的关键。波司登想真正迈入高端行列的路恐怕还很长。
近日,波司登设立了子公司榆林康瑞博置业,注册资本2亿,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纪,房地产开发经营等。目前的行业寒冬已经让很多房企瑟瑟发抖了:许老板自掏腰包给恒大输血,出售部分资产回笼资金,甚至还清空了所有恒腾网络的股份套现,万科也内部发文节衣缩食,这个时候波司登逆势进军,是想捞底,还是想找第二条增长曲线呢?选择在房地产行业低迷之际跨界房地产注册子公司,让人有些诧异。
近几年,服装企业参与房产业务的也越来越多,比如雅戈尔、鸿星尔克、七匹狼、李宁等,都有不同程度涉及。企业多元化是明智的,但如今房地产明显不是赚快钱的利器了,能跨界做强做大的数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