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战争之前写过《北上广深各有几个市中心》、《7个新一线城市的市中心》,很多粉丝表示对这类问题感兴趣,今天来说说另一个典型的多中心城市:武汉。
地处长江与汉江的交汇点,武汉市区被一分为三,汉口、武昌、汉阳鼎足而立、旗鼓相当。不仅如此,武汉又称“百湖之市”,市区被大大小小的湖泊切割得零零散散。
最近就在网上看到一些帖子,说汉口人和光谷人“掐”了起来,争论谁是市中心。
六月份,在光谷一商场开业的微博下,爆发了一场“光谷与汉口谁才是武汉城市C位”的热议,起因是这家商场不会有一家苹果手机专卖店。
十月份,武汉一自媒体号发文说光谷山姆店开业了,里面仅仅提了下武汉首家山姆店在硚口,没想到评论区就掐起来了,一些网友吐槽光谷是郊区,另一些网友吐槽汉口是老城区……
起因不同,但互掐的内容是相似的,那就是光谷和汉口,到底谁更能代言大武汉?
要说传统意义上的市中心,那必须首推汉口,因为那里一直是武汉的商业、贸易与金融中心。
早在明清时期,中国城市便有“天下四聚”之说,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这样记载,“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这说明,汉口的繁华一度与北京、苏州齐名。
站在”汉口中心论“的角度,光谷当然算郊区,这里距离汉口核心区接近30公里。但是呢,光谷还真不是普通郊区,它是很有两把刷子的,这里汇聚着华中地区最顶尖的大学集群、最高新的产业集群、最优美的城中湖……
所以,光谷人敢说自己是武汉C位,是有底气的。近年来,随着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光谷因为手握科技重器,被认为是大武汉复兴的希望。
于是,“光谷吹”成为武汉网友调侃的一种现象,这就好比广州有“黄埔吹”、“南沙吹”一样,每一个新地段的崛起,都会伴随着急切的“认同感”。
有网友调侃说“市政府在汉口,省政府在武昌,宇宙中心在光谷,您说哪是市中心?”
今天,我们就从武汉国土空间的顶层规划——《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来找一找,武汉的市中心到底在哪?
两江三镇,即利用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独特条件,加强汉口、武昌、汉阳“三镇三城”差异化发展和一体化融合。
重点是这句:“加强汉口、武昌、汉阳“三镇三城”差异化发展和一体化融合。”
也就是说,总规把汉口、武昌、汉阳放在同等地位,一碗水端平。广义上,可以理解成汉口、武昌、汉阳都是中心,武汉有三个中心。
主城做优。大家知道,武汉的主城区有七个,即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
所以说,从城镇空间格局看,武汉的市中心还是汉口、武昌、汉阳
武汉主城区主要承载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区域共赢发展的核心职能,形成要素配置最优、空间效率最高的区域。如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策源等高端功能,降低城市密度,凸显城市人文传承特色功能等。
四副做强。“四副”即光谷副城、车谷副城、临空经济区副城和长江新区副城,按照100万至200万人的“大城市”标准,把它们建设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综合节点城市。
近年在年轻武汉人中呼声很高的光谷,被定位成副城,无缘武汉市中心的角逐,出来“单干”了。
不过说个题外话,光谷未来将是啥分量的副城?
按照《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海口、包头、佛山、赣州、柳州等都属于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200万以下的城市,光谷的人口目标向这些城市看齐。
副城将做强产业主导功能,承载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职能。“四副”产业各有侧重,光谷副城强化科技创新,车谷副城强化先进制造,临空经济区副城强化综合枢纽及网络安全,长江新区副城强化未来产业。
此外,武汉十四五规划也响应了总规2035的城镇空间格局划分,提出加快构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空间发展格局。
从这张分布图可以看出,武汉甲级写字楼最强势的区域是长江两岸,和上海、广州一样,显示出浓厚的滨江城市特色。
武汉写字楼的分布逻辑也很清晰,一个是沿江,另一个是靠大学。
首先是一江两岸,长江北侧的汉口区域,写字楼较为集中。长江南侧的武昌区域,写字楼则较为分散,这可能与武昌湖泊众多有关,包含了东湖、南湖、沙湖等,就把商务区割裂开了,很难打成一片。
光谷是我国重要的数字经济聚集区,周边聚集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
靠近大学,有利于发展知识经济,这让光谷后来居上,正在超越沿江商务区。产业的力量一定会投射到楼市,光谷的房价已经毫不逊色于武汉的一线江景房。
另外,地铁2号线是武汉非常重要的一条地铁,它串联起光谷、中南中北路、武昌沿江、解放大道等多个商务区。
总体来看,武汉的甲级写字楼,也是呈现多中心的分布态势,没有哪一方呈现压倒性优势。
“武汉市中心在哪里?”之所以有争议,其实跟武汉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原因。
汉口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在古代,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东方芝加哥”。在民国时期,汉口高度繁荣,综合实力一度与上海齐名,现在被后浪追赶,老汉口人自然心有不甘。
而且,武汉人一直有着“不服周”的精神,武汉人的口头禅就是不服周,“你服不服周?”,意思就是你服不服气,认不认输。
学者易中天在《读城记》中,用“吃软不吃硬,宁死不服周”,来形容武汉人的性格。
正因为武汉人骨子里不服周(不服输)的傲气,后来武汉三镇合并成一个城市,却谁也不服谁。
武昌,是湖北省政府所在地,是武汉的科教文中心。
光谷,从上世纪末开始崛起,一路成为武汉的科创中心。武汉现在产业最强的就是光谷,相当于武汉的中关村,坐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名校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武汉发布了《武汉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草稿公示版),为全市域每个地块都赋予了相应功能,这一开创性的做法在全国从无先例,成为全国第一个编制市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城市。
“主城11个功能分区主要承载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区域共赢发展的核心职能,以两江四岸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所以未来,武汉依然不会有唯一的市中心,会继续呈现多中心的形态。
而从城市发展大势来看,武汉出现了“光谷吹”,这就和广州一样,也有“黄埔吹”和“南沙吹”,都是城市新区对老区的挑战,这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