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应该是知道的。
前几天,在西安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做了一个演讲。
对于住房,他认为,中国“合理的房价应该为8000多元左右”。
当然,这也不是他凭空说的。
根据演讲,他主要论证是下面这样的: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万元(根据公布统计数据是32189元),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2万元(公布的统计数据是21210元)。
然后,建立一个模型:按照这样的收入—支出、当前利率水平、贷款30年,每年还本付息1万块,最终得出的结果是:
可实际上,大部分人应该都感受到了:现实的房价,不够友好。
且不说均价已经破6万的北京、上海,毕竟一线城市吸纳的还是小部分人。
即便在一些西部地区,县城房价也有四五千,看起来不高,但实际上,对当地人来说已经有些“高不可攀”了,
根据一个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地级市中,房价最便宜的是鹤岗2301元/平米、第二便宜的是双鸭山2894元/平米,第三是石嘴山3264元/平米。
但关键是,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呢?
真正决定房价高低的应该是消费者——即真正有住房需求的人群的收入,而不是诸如开发商、银行等其他部门,否则不符合经济学原理。
可现在是1万多,也就是差不多超出原本实际的25%。
需求,肯定是有的。
但更普遍的是,有一套房子,甚至有两三套房子的人还在买房。
其实,在城市里,凡是二十来年前就在城里落脚的,大部分人手里都有两套以上的房子。
央行去年有报告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拥有率达到96.0%(这个数字可能是全世界前列的,美国是63.7%)。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1.5套房,有两套及以上房子的占比41.5%。
可大家都知道,房价连续涨了十几年,现在给人的预期是,房价不跌,买房不亏。
潘石屹就说过,“我知道在北京有人买100套房,自己只住一套,其余全部处于空置状态。”
西南财经大学曾经有个报告说,到2018年末,全国城镇地区住房空置率为21.4%。
我先前在一篇文章里就说过,国外工业用地平均占比一般是城市用地的10%—15%,而我们达40%—50%,加上基础设施用地,我们盖房子给人住的土地常常在30%左右(2017年不到14%),而国外一般60%—70%用来搞住宅和服务业(主要是住宅)。
对高房价,政策层也在出手,有统计说,2021年年内房地产调控已经超过210次。
这倒让我想起昨天的消息,全面放开三孩。
政策自然是不错,给了家庭在生育上更多的自主权。
就拿房子来说,多一个孩子,原本两、三室的房子,就要换成三、四室的,多花十几万、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如果再给孩子置办一套房子,那就是几百万起来了。
财经有料哥:建议加上一个前提,“在目前的人均工资收入水平下”。
仅供参考,以上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