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因此许多国家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虽然有些国家可能有着相同的发展路线,但是文化的差异也使他们有所不同。从世界各国城镇化来看,目前世界各大国家都呈现出部分城市居民高度集中的情况,无论是在地域辽阔的国家,还是在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的国家都是如此。
根据人口集中的这一共同点,我们可以发现各国人口集中城市的特点,就以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为例。
美国拥有近3亿人口,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是世界第四国土面积大国。按道理说美国地方足够大,各地居民分布应该比较均匀。但结果确是美国大多数人聚集在东部、西部和南部等高度发展的城市地区,而其他地区则人烟稀少,开车将近一个小时,也看不到几户人家,这也是城镇化集中的主要表现。
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它的领土比美国少,但并不影响日本居民集中的现象。在乘新干线的情况下,日本从最南端到最北端也只有7小时左右的车程,可以说国土面积很小了,但该国家仍然呈现出极不平衡的发展。据悉,日本60%~70%的人口居住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这片区域,距中线仅2小时车程。
虽然日本和美国都是发达国家的代表,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和发达国家的相似之处。除此之外,中国许多省份的一二线城市人口非常多。就拿三四线城市、县城和农村的人口来说,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去一二线城市发展。
并且有专家还预测,到203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5%以上。而且我国60%的人口可能集中在几个主要地区。这些城市包括
未来集中居住在这九个城市的人口也将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在人口集中居住的模式下,这些城市的集体消费能力将显着提升,不仅会给这些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使部分城市崛起成为世界新的增长极,深圳等地区可能会推动发展成为硅谷等高科技创新中心。
对此,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也表示:根据他的测算,过去30、40年,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0%。城镇化对消费的贡献也很大,因为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是农村居民的2.3倍以上。而未来城镇化将有两个趋势:
一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向中心城区集中,1800多个县市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目前我国共有人口14.11亿,同比增加约7206万人,增长率约5.38%。与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的人口相比,我国足足领先于4500万人以上,总体人口规模相当大。
人口数量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优势,特别是在制造业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行业,我国的发展还是不错的。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14.85万亿元,同比增长17%,仅二季度就增加了8万元,增长速度非常快。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光芒将不断增强。人口涌入后,产业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基础设施也会更加完善。人口的流动性增强后,经济也可以悄然推动,为当地商业和服务业注入新鲜血液。
其实按照趋势来看,很多人从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聚集到一二线城市,然后扩散到城镇化地区。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想去中心城市发展和生活,不仅是基本的原因,还有医疗和教育方面的原因。而且在未来20、30年,这种情况会更加显着,就以如今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例,很多人都已经长期居住在这里。
而剩余人口可能会围绕县城这样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毕竟一些地方县城可能不弱于城市发展。许多农村人口将聚集在县城,县城也将成为另一个大集中区。如今我国县城的房价还在继续上涨,在人口集中的当下,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房价逐渐上涨到很多打工族都无法接受的水平,很多人都开始在县城买房,同时更多的农村居民也将来县城买房。
县城的房价已经出现明显的泡沫属性。对于投资买房的人来说,看着县城房价不断上涨,他们可能会认为其发展潜力是无限的。但从根本上说,县城升值空间有限,其他生活设施都跟不上,教育、医疗等资源也无法与城市相媲美。
在这种情况下,县城购买的大部分房屋也难逃闲置的命运,房价的下跌只是时间问题。像香河、燕京等城市房价下跌,对于大多数县城来说,房价下降,未来人口流失可能会变得非常普遍。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其实未来城市人口集中的趋势不会对我们产生太大的影响。更何况国家在重视城镇化的同时,也不会放松对农村的建设。因此,未来国内的整体居住环境和经济状况将得到全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