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说法:大意是去杭州奋斗,在苏州生活。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把苏州与杭州相提并论,然而这两个看似天造地设的江南水乡,却是各有千秋。
在历史这一点上,苏州要远超杭州。公元前541年,伍子胥就“相土尝水”建立了阖闾大城-姑苏。在越王勾践统一了江东,把都城搬到了苏州时,杭州还没有建城。
“寿梦(吴兴王)卒,诸樊(吴顺王)南徒吴,至二十一代光(吴道王阖闾),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
到了秦朝统一天下,地方行政方面采用郡县制,设立了会稽郡。郡治在吴县,这个郡治就是郡守府署所在的首县,也就是苏州。
东汉时期设吴郡,郡治仍在吴县。在都城、治所的有利加持下,苏州较早地得到了发展,从两汉至六朝,苏州一直都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到了隋唐朝时期苏州已相当繁荣,也正是从隋朝开始,撤郡建州,苏州从姑苏成为了“苏州”。
《姑苏繁华图》(题跋中称其为《盛世滋生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一幅纸本画作。该作品完成于1759年,历时24年,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凿,经济中心逐步由黄河流域转移到江南,这期间苏州经济之繁荣一言以蔽之:
而杭州,一开始只是秦朝建立的小县城钱唐。汉代和三国时,杭州一直都归吴郡管辖。
一直到五代十国,杭州因为是吴越国的都城才崭露头角,而它历史地位的最高峰,莫过于作为临安,当过南宋的首都。
因此从资历和底蕴上苏州要超过杭州,苏州比杭州略胜一筹。
杭州2020年的GDP是1.61万亿元,排名第八,财政收入2093亿元。逊色于苏州。
外向型经济让苏州一骑绝尘,甚至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路径依赖。到2019年,苏州工业总产值的70%、全口径税收及GDP的60%、固定资产投资的35%均由外向型经济直接贡献。
2014年之后,苏州的增长开始明显乏力,苏州固定资产投资在2014年达到6231亿后一路下行,2019年的全年总额仅4933亿元,而杭州则接近7000亿。
在苏州引以为豪的外资方面,2019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额仅46.15亿美元,全国排名仅列第13,而杭州则达到69.4亿。
2019年,杭州的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66%,明显高于苏州的52%,苏州依然还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到了晚上8点,当杭州正灯红酒绿时,高大上的苏州工业园区则干净清冷,人车稀少,要知道在古代苏州可是“市河处处堪摇橹,街巷通宵不绝人”的繁盛与人间烟火气。
2020年,杭州的资金总量达到5.4万亿元,位居第五,仅次于四个一线城市,增速达到了19.8%,接近全国水平的两倍。
而苏州的数据是37583.9亿元,排名第九。(数据来源:浙江、江苏统计局)
此外,在上市公司的比拼上,杭州至少拥有7家千亿级市值上市公司,而千亿级上市公司苏州没有一家。
总的来说,虽然苏州的GDP超过杭州,但是民营经济得到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远不如杭州,而且缺乏龙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从产业上看,苏州的上市公司以沙钢股份、亨通光电、恒力纺织等为代表,集中在钢铁、通讯、石化、纺织等上游产业和制造业,而杭州以阿里、网易、海康威视为标杆,集中在战略新兴领域。
从产业经济上看,谁更有优势一目了然。
七普数据显示,杭州常住人口接近1194万人,少于苏州的1275万人,但十年新增人口323万人,超出苏州近百万人。
苏州从2020年开始放宽人才落户,35岁以内,大专,交6个月社保可以落户。杭州2019年放宽落户政策,35岁以内,大专,交1个月社保可以落户。
2019和2020年,杭州每年新增人口都超过了惊人的50万人,排名全国第一,这样的速度,远超苏州。2020年,杭州35岁以下的大学生就新增了43.6万人。
这两年杭州吸引了大量上海、北京乃至全国其他城市高素质人才,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未来高端购买力!也难怪杭州的房价上涨许多。
在两个城市的2035规划里,杭州预期届时常住人口为1500万,而苏州规划常住人口规模1700-1800万人,未来15年增长空间425.2—525.2万人。
并且,杭州还明确提出了「引导和控制人口增长」,它也是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明确控制人口规模的城市。
2020年,杭州的在校小学生数量是64.5万名,而苏州这一数字在2019年就达到了82万名。
在人口吸引力这一点上,两个城市可以说是不遑多让。杭州每年30多万,苏州每年20多万,杭州更胜一筹,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苏州基数和总量上,还是有很大优势。
截至目前,杭州共开通7条地铁线路,分别为1、2、4、5、6、7、16号线,到2022年也就是明年亚运会,杭州将完成516公里轨交建设目标,也意味着,亚运会前,杭州将一口气陆续开通10条地铁线路,实现12条地铁同时运营。
而苏州目前共开通了5条线路,分别为1、2、3、4、5号线,到2024年底,苏州已批复的9条线路全部建成,运营里程350公里。而根据规划,2035年,也就是未来15年左右时间内,苏州将实现22条线路、1086公里轨交网络格局。
从目前修建轨交进展来看,杭州跑的快一些,而苏州稍显落后,但是如果放长远看,到2035年,苏杭两地轨交里程相差不大。
江北片区对应西湖区(市中心)一部分,目前房价5-6万/㎡,江南片区对应滨江区,也是房价最贵、这两年成长最快的奥体片区、博览中心(G20峰会举办地)所在地。
而苏州国家级高新区,主要有3个,依次是苏州高新区、工业园区、昆山高新区。
昆山高新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也是首个国家设在县级市高新区。
国家级高新区是现存经开区最高地位,这些高新区的背后也意味着更大力度的投资、更前瞻性的规划、更优产业结构、更多人口流入……
论文化底蕴也好,论产业经济也好,论城建红利也好,背后的逻辑无非吸引更多的人选择这两座城市。
人来,就你能反哺经济,人来,就要居住生活,房子,便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买房,其实更多是吃城市建设发展的红利。2016年杭州G20峰会,杭州从2015年到今年上半年房价实现5年连涨,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政策干预,相信上涨的势头不会停歇。
根据克而瑞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杭州1000万元、3000万元、单价5万元/平方米以上、单价10万元/平方米以上豪宅的成交套数,分别为2413套、87套、5534套和31套,苏州则为426套、13套、39套和1套。
10月杭州商品住宅整体均价为31319元/㎡。而细分区域来看,西湖区商品住宅整体均价高达53310元/㎡,滨江区商品住宅整体均价为48517元/㎡。
再看苏州,10月苏州市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6701元/㎡,放眼整个苏州大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21020元/㎡,新房均价整体维稳。
杭州也执行严苛的限价政策,但是看增值空间,可能未来5年,都不会有太大的空间。
苏州政策门槛也很高,本科直接落户就可以买,大专需要6个月社保才可以落户,非本市户籍居民需提供3年内在苏州连续2年及以上纳税或社保证明(断缴和补缴不算),同样限售5年。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苏州同样实行严格的限价,所以我们看到苏州的新房价格相比杭州,要友好很多。
而且苏州背靠上海,沪苏同城又赋予了苏州更多的想象空间,上海和苏州同城化,相当于上海人多了一个金鸡湖和阳澄湖,苏州人多了一个陆家嘴和外滩。
这一形象类比的实质是,各自贡献长板,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晚上11点,可能杭州的朋友都在发朋友圈秀加班,而苏州这边一个个都把娃哄睡着了在玩手机看电视。
以新兴产业为主的杭州吸引了大量的高收入、高净值、高学历人群,这一点是苏州无法匹及的。杭州的富人也是比苏州多得多的,从《2020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名单来看,苏州有13位企业家上榜,而杭州却高达42位,且在前10名占据2席。
但是也许苏州收入没有杭州高,但就生活性价比而言,苏州真的高太多了。而且沪苏同城化之下,你可以对在苏州奋斗有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