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货、餐饮、办公、展览、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永安百货,成为中国最早的“商业综合体”。现如今,永安百货除了仍延续着旧日的风光外,其租地、回购土地、零售+娱乐多重业态、收门票、营运活动、全球采购(买手店)、营业员国际化这七大特色,在当下依然能作为商业的亮点。
曾经叱咤风云的“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如今唯一没被收购或倒闭的只有永安百货,它承载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高档和时髦的代名词,并凭借在选址、建筑、经营等方面的创新,一跃成为当时百货公司之首。虽跨越一个世纪,但其当年创新的商业形式在商业云集的当下,也仍然具备值得现代商业参考创新的价值,并引发人们对差异化商业打造的新思考。
从选址到租地,再到回购土地
地基底下藏着“一袋黄豆”的故事一直流传于民间,那是永安百货创始人郭乐在选址时,由于拿不准南京路路南和路北的人流状况,便专门雇两人分别在路南和路北通过黄豆来统计行人数量,经过多日统计,最终觅定南京路南铺址。不同于“先买地,再规划”的形式,这块地皮起初是郭乐从地产主哈同手中签订30年的合约租下的,直到1946年,郭家人才用120万美金赎回永安百货和地皮的产权。
永安百货大楼共造六层,由英商公和洋行负责设计,华商辛和记营造厂承建。建筑平面略呈正方形,朝向路口的东北角沿街处理为弧形,楼顶转角处立有三层高的巴洛克式塔楼“绮云阁”。外墙采用汰石子饰面,立面选用圆柱与贴壁方柱墩做装饰,窗棂楣钩等细部装饰图案采用山花浮雕,精美而富有变化。打造西方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也是折衷主义古典式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作。面向马路的十个大玻璃橱窗,成就了“永安第一个利用马路橱窗展示商品的百货商店”的佳话。
1918年9月5日,开业当天的永安百货,更是开创了“收门票百货”的先河,顾客需要先花两毛钱购买门票才能进入百货大门,以此对没有购买力的顾客加以限制,减少商场的拥挤,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营业额的增加。据说,当天永安百货的销售额就达一万多元。
大楼的一到四层为百货商场,一楼销售各类日用品,二楼为呢绒绸缎,三楼和四楼则经营珠宝、钟表、家具等贵重搭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当时即使“见过世面”的上海人都叹为观止。不同于传统百货选择将实惠商品摆放在显眼位置的方式,永安百货摆放在显眼的柜台和货架上的都是各类品牌商品。
其他楼层则为酒楼、旅馆、茶室、游乐场和戏院等娱乐空间场所,还突破当时传统游乐场所的区域限制,将游乐场搬到屋顶,打造屋顶花园“天韵楼”。开创了零售和娱乐结合的先例,为当时只享于采购过程的顾客带来了更多元化的购物体验。
以经营“环球百货”为定位,目标群体以富有阶层为主的永安百货。销售的产品不少是派专人到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采办回来的,十分注重商品的品牌和质量。所以即便价格昂贵,但依旧能够吸引这类人群前来购物。为了匹配国际化的商业水准,永安百货的营业员还需要通过英文和数学的考试,并定期进行员工培训,从内而外展现国际化百货的品格。
郭乐提出并倡导“顾客永远是对的”服务信条让永安百货收获了大批忠实客户,营业员的服务要使顾客称心满意而去,下次乐于再来。郭乐的侄子郭琳爽在接管永安百货后,提出了“折子”购货的赊销服务方式,这与当代百货的“VIP”形式媲美。凡持折子来商场购货,无需当场付款,只需记账。当时拥有永安百货“折子”的人,也成为其身份高的象征。
在面临着上海滩其他三家百货公司(先施、新新、大新)带来激烈的竞争下,永安百货依托举办新潮活动吸引人群的同时,还引领上海滩的新时尚。时装表演、邀请明星演出、中国第一代“带货网红”康克令钢笔小姐等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这些营销活动不仅丰富人们的生活,也为阶层人群创造社交空间。
集百货、餐饮、办公、展览、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永安百货,成为中国最早的“商业综合体”。现如今,永安百货除了仍延续着旧日的风光外,其租地、回购土地、零售+娱乐多重业态、收门票、营运活动、全球采购(买手店)、营业员国际化这七大特色,在当下依然能作为商业的亮点。
2、策划设计一体化,携手国家甲级建筑设计院,为房地产企业转型商业地产如综合体、购物中心、商业街、专业市场、社区商业;产业地产如商旅、文创、科创、农创、大健康、运动休闲、养老教育、新经济园区开发,提供定位策划、概念规划、建筑设计方案;
5、全程顾问,以20余年积累的菜单服务经验为项目全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