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国情不一样,中国城市的小区是封闭式的,有长长的围墙把小区围起来,只留几个出口,居民进出都是要经过这些有保安值守的大门,在中国人看来,这样的小区是比较安全的。相比之下,国外城市的住宅小区却是开放式,出门就是街道,很多人觉得这样不安全。
国外的城市建设理念跟我国的不一样,在国外是窄马路的街区制,欧美国家都是这样,就是房子建在窄小的马路边,不设围墙,一走出楼房就是道路了,小区内部的道路、绿地和公共空间对外开放,这样的优点是增加城市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让城市看起来更有活力。
开放式街区最早是源于美国,在美国许多的大城市,很多美国的住宅小区并不兴建围墙,封闭的小区很少,它们的住宅楼大都位于街边,根据门牌号就很容易找到了,只有郊区的一些高档住宅是封闭的。据说股神巴菲特的家就在郊区,但是不设围墙,向着马路敞开着。
英国伦敦的低层小楼和独立式住房很多,封闭式社区却非常少见。这些楼房也是没有围墙,住宅大多临街而建,居民和行人均可自由穿行,不过,有些居民还是用一些木栅栏来围着房子,与邻居的房子隔开。
跟中国同处于东亚的日本和韩国,也有很多这种不封闭的小区,日韩的居民小区分为独立住宅和公寓楼,住宅外的道路是公共空间。日本法律规定了住宅小区都不能修建封闭式的围墙,日本人认为小区设了围墙反而会阻碍邻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是他们比较看重的。
新加坡大部分小区是开放式的,有围墙的房子比较少,一般是私人公寓。新加坡这个国家土地少,开放式小区可以节约土地,小区与小区之间用植物或者道路来划分,居民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对于新加坡这个多元种族国家来说,这是营造和谐社会的一种措施。
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的小区到底安不安全呢?那这些开放式小区是如何保证安全的?美国的做法是限制车流量经过这些街区,禁止路过车辆走近道。日本和韩国的做法是有一定的管理人员,小区车辆进出登记领出入证,居民进出有电子密码钥匙或者电子门禁。
其实,老外也是想住封闭小区,但是费用太高一般人住不起,相比于欧美城市常见的开放式街区,中国人觉得围墙林立、有人管理的封闭式小区比较安全,大部分人喜欢这样。前几年我国有政策说不再建设封闭式小区,各地也出现了不少开放式小区,这是一种尝试,不知道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