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大叔第1302篇(公众号:IXM001),和优秀家长交流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关注这里的都是为孩子着想、积极向上的家长。
时间真快,去年2020年这时候准备把手上的一套房子置换一下,到2021年年初把房子换好,差不多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那一段时间学会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过的房产类的知识,而换房之后到现在的一段时间,也开始恶补了一些基础经济学的知识,才发现,每个人对于人生的第一套房那么大的投资,却用了最少时间去学习,大部分进入房市长则一个月,短则一两周就直接买,买新房可能最多两小时就定了,完全没点基础知识就下手了。
最近看到一本书,叫《城里的房子》,书名很文艺,但内容很硬核,适合我们这样的小白学习,一看就懂。
这里我把我觉得适合我们这样小白家长关注的点和你说说。
“中国经济就像快速前进的列车,一个个大中城市就像是一节节车厢,买房就像是买票上车,买I不起豪华卧铺,不妨先买张站票,免得被列车抛下。”
买房就是买城市的未来,你对这座城市有信心,你就买。买不起心仪的大房子,不妨买一个小一点的、便宜一点的,否则越来越买不起,先上车,才能与城市发展列车一起前进。
过去10年,在厦门买房的家长反复印证了这一点。
每一年,大叔都看到好多家长,因为孩子在岛内上学难的问题,从岛内搬到了岛外,换地方租房住,但发现,岛外的好点的小区,房租并不便宜,占用了家庭的一大块收入。
我看到一些家长的租金,感觉都抵得我大半个月的房贷了。那时候我感叹,大家有能力还是尽快买房吧,买房虽然一样每个月一样付房租,但30年后是自己的,算是静资产了。但租房30年后还得继续租。
对于租房,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以为租房很便宜。或者有人说,我也想买,但也是买不起啊。“买不起的时候租,等有条件再买”,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以为租房比买房便宜,这个就错了。
我把书中的观点和你分享一下,三个方面:
比如北上广深的房租,每年涨幅在6%以上,这样的增速是很可怕的。按书中的举例,假设你现在租一房子月租金6000,每年增长6%,70后的租金是多少?结果是一个月33.4万元,年租金是401万元。这是租金,不是售价。
假设你租的一个房子,售价是432万,月租金是6000,那么年租金是72000,租售比60倍。你会觉得还是租的划算。但你放到30年这个维度去看,累积30年,你一共要付多少?答案约是569万元。
而如果买呢,30%首付,再用公积金贷F款,30年还清,首付和房贷本息总额是603万,比租的时候多34万。但不要忘了,你已经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且最重要的是,30年后,如果是好地段的房子可能增值翻到了800-1000万了。
通货膨胀是全球现象,再加上货币超发,以及一些黑天鹅事件等等,一般发达国家平均年通胀率在4.3%,物价上涨近20倍,房地产增速在6%以上。书中说,买房就是把未来很多年的租金上涨和通胀风险买断了。
我看过一个新闻,那些第一批买商品房贷款20年的,已经都还清贷款了。而早先的房子地段好,位置好,有地铁、学区加持,早翻了好几倍了。
一样是在厦门呆20年,有买和没买差千万级别,买的好的和买的差的,也差几百万,这是大叔亲身感受,后悔也没用。
上次,厦门的新一批的保障房摇号,有不少家长说摇中了,问大叔这样值不值得买。
我当时的回答是,如果买得起商品房那就买商品房,如果买不起商品房,而且孩子读书刚需,那还是先买吧。
当时我也没什么理论可以支撑,但这次,我把书中的观点整理和你分享一下。
在书中描述的是共有产权住房。共有产权住房是由政府出地、居民出钱,双方共同拥有产品的住房,我看保障商品房就是属于这类,厦门是45:55这个比率。
从某一角度来说,共有产权住房是让居民低价买房。因为房子价格低,居民买的只是房子的部分产权,余下的产政府持有。
1、在居住属性上,共有产权住房和商品房差不多,只是共有产权住房可以和更少的价格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不过这样的住房位置大多比较偏 。
2、在金融属性上,共有产权住房也可以申请商业贷款和公积金,也有增值空间。
3、如果购房人如果需要转手房子,也是可以,不过有时间限制,好像是5年左右,可按市场价格转让所购产权份额,政府享有优先购买权。
从我们普通家庭来说,共有产权住房是暂时买不起商品房的家庭提供一个买房的机会,通过少出点钱,买到半套左右的商品房。
最后回答要不要买的问题!作者的建议是:
“如果你具有购买商品房的资格,而且资金充足,建议直接买商品房,因为商品房是全产权,投资价值更大。”
“如果你有购房资格,但受资金限制,买商品房有困难,那先上车保障商品房,也未尝不可。”
“当然,和商品房一样,共有产权住房也要挑选,位置因素很重要,因为这样的房子位置会比较偏,升值潜力相对有限,对于资金状况好的家庭可能不太合适。”
对于厦门来说,上次4000套保障商品房,挑一下交通好的,有带学区属性的,未来可能转手的时候更有点说服力。
慎重考虑自己的需求,慎重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是惠民大叔给的建议!
作者提供了两大买房的原则,我觉得意义重大:
很多人以为买房自住要一步到位--面积要大,位置要足够好。然而现实挑来挑去完全找不到满意的,几个月或一年过去还没上车,最后被列车抛下了。
其实就是要先上车--买个买得起的小房子,随着小房子的增值,再找机会换大的。
买负载着城市稀缺资源的市中心的房子。要记住稀缺原则,房子的价值是在于附近的稀缺资源,如学校、医院、商圈、办事机构决定的。这些资源可以带来各种便利,因此房子才值钱。
远郊的房子,面积虽然大一些,但因为很不便利,很容易被替代,相对就不那么值钱了。
如果实在买不起市中心的,就选地铁沿线的,因为交通的便利可以部分替代城里的各种便利。
第一,要尽量少付首付,多用贷款。购房应该付一个在允许范围内最低的首付,这样安排不仅可以减轻早期支付压力,还可以对抗未来通胀。如果通胀水平高,10年后要还的100万,可能只相当于今天的50万。
1、城市规模: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计GDP总量或人口总量为衡量标准。
城市规模是决定房价的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大城市房价高,小城市房价低,就是说明一个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1、儿童数量增速。一个城市学龄儿童的数量增速越快,房价就越高,比如2000-2016年,深圳I学龄儿童增长超过300%,是排名第二的厦门的2倍,是排名第三的北京的3倍。
家里有小孩要上小学,买房成了刚需,为了孩子,一般家长都不太犹豫。
一个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是当地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
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过程中,服务业主导的城市,发展潜力大。
以上8个要素,大家就可以完全理解中国房价的决定性要素,当你买房的时候,一一比对,看你想买的城市是不是符合。
我们平时以为一调控,房价就会下降。AD其实不了解经济学,看问题就是片面了。
政府调控的不是房价的水平,而不房价过快的增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就像飞驰的列车,有人买房上了车,有人没有买房而被落下。这样发展下去,不利于共同富裕,不利于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