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2021年就要过去了。如今回头看看,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自进入2021年以来,在“三道红线”和“房贷集中度管理”等新规定的影响下,早已告别了持续上涨的狂欢阶段。不仅如此,很多城市的房价还出现了实质性的下跌。
受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影响,长期以来只涨不跌的房价预期也出现了明显转变。根据央行针对第四季度房价的调查显示,55.8%的受访者认为“基本不变”,19.9%的受访者认为会“上涨”,12.7%的受访者认为会“下降”,11.7%的受访者表示“看不准”。值得注意的是,与上一季度的调查相比,此次认为房价“上涨”的受访者下降了5.6%,认为“下降”的受访者上涨了2.7%。笔者通过对比以往的调查数据发现,如此明显的转变,过去并不多见。
当然了,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影响虽然影响了房价预期,甚至降低了很多购房者的买房意愿,但不可否认,买房需求并没有消失,一定程度上只是推迟了买房计划而已。据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1年单身青年居行报告》显示,在受访者当中,有购房计划的单身青年占比55.5%。谈及购房原因,54.3%的受访者表示是为了追求稳定居所。当然,这还只是针对单身群体的调查,如果要把非单身以及结婚还没买房的算进来,那计划购房的人数无疑会更多。
那么,对于今明两年打算买房的家庭而言,面对当前降温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到底应该如何买房呢?笔者认为,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房子属于大宗贵重“物件”,所以买房不是去菜市场买白菜,也不是逛市场买衣服,买房几乎没有试错的机会。因此,针对今明两年有买房打算的,笔者列出了4条非常实用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在买房过程中,大家都希望可以一步到位,这样不仅可以早点住上心仪的房子,也省去了以后换房的麻烦。但是,我们身边都有很多盲目追求一步到位的购房者最后面临着很大的房贷压力,甚至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有点得不偿失了。
因此,笔者建议,买房一定要量力而行,除非对未来的职业和收入有更好的预期,同时房贷最好控制在月供的50%以内,这样既可以保证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同时也可以预留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抵抗意外风险。实际上,在房住不炒的长期定位下,房价已经进入到了长期平稳期,房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快速升值和快速流通了,所以如今盲目负债买房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买房除了要关注房价,更要关注流通性。根据央行统计,房产已经占据家庭财富的七成以上。因此,对很多家庭来说,房子已经成为了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房子无法流通,那么就无法变现,这样的房子显然不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产,甚至只是一堆钢筋水泥罢了。
从长远看,房子的流通性是家庭抵御风险的一道重要保障,对普通家庭来说,尤其如此。因此,笔者建议,购房者应该尽量避开远郊地带的楼盘,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些片区没有就业的机会,没有完善的配套,缺少大量的人口,而且住房空置率一直很高,除非迫不得已,很少有人愿意来这里接盘,是典型的“穷人房”,中小城市远郊的房子更是如此。
众所周知,进入2021年以来,受“三道红线”和“房贷集中度管理”等新规的影响,房企普遍面临着现金流的考验以及去负债的压力。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下,一些自身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房企开始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当然,不仅如此,在房企暴雷、破产的名单当中,甚至不乏曾经的“千亿房企”、百强房企。
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470余家房企发布了破产公告,而截至2021年10月,全国有331家房企发布了破产文书。面对这些破产公告,我们可以想象,其中又将会出现多少烂尾楼。当然了,即便一些房企没有破产,但是楼盘停工、推迟交房、质量问题等也让不少购房者寝食难安。因此,如果有机会买到现房,尽量不要考虑期房,多花点钱买个安心,同时也能早点住上新房。
长期以来,不管是从居住体验还是居住观念来说,一楼和顶楼往往都不受购房者待见。对于一楼来说,行人噪音、高空坠物、蚊虫鼠蚁、采光受限、私密性不足等都是常见的问题。对于顶楼来说,防水、保温、隔热等功能相对较差,所以不少人入住了之后才后悔不已。笔者建议,从居住体验和流通性的角度来看,购房者应该尽量避开一楼和顶楼的房源,选择中高楼层的房源。
一般来说,对于一栋高层住宅而言,1/3以上的楼层以上和2/3以下的楼层较受主流需求的欢迎。比如,一栋住宅为33层,那么11层-22层之间都是不错的选择,也是绝大多数购房者都会选择的重点楼层。当然了,最终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考虑,比如如果是为家里的老人买房子,那么出行更为方便的一楼可能会是更合适的选择。
最后总结一下:今日不同以往,在房住不炒的长期定位下,在严格的楼市调控下,闭眼买房的阶段已经渐行渐远。笔者建议,针对今明两年打算买房的家庭,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之上,要多关注房子的流通性,尽量考虑购买现房,同时选择市场接受程度更高的中高楼层,这样不仅住起来轻松舒服,日后也更容易转手。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