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房价逐渐下行,似乎是进入下半年以来最热议不断的话题之一,尽管房价真的已经出现不同程度降幅,但作为老百姓的我们,的确没有感同身受。
据悉,根据全国监测70城房价数据显示,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房价出现降幅的城市均已达到半数以上。其中二手房市场更为“惨烈”,部分城市的降幅一度达到91.4%,屡创多项最低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房价水平已经跌落至万元时代。据统计,我国10月份楼市平均销售房价为9749元/平,较2020年平均房价下跌1.1个百分点。
著名房地产专家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以往“热闹非凡”的金九银十,进入今年后却显得异常寒冷。
当前楼市所出现的降价潮,并非是局部地区的短暂现象。据统计,进入今年下半年以后,新房与二手房市场均面临降价齐跌的局面。截止至10月底,新房销量最大降幅已经达到21.4%,迎来4连跌,二手房交易量同样不容乐观。
首先,从哈尔滨率先出台“救市”举措不难看出,当前楼市调控的“底”已经出现,而根据以往经验推断,楼市针对调控政策的真实反映存在半年左右的滞后性,也就是说,楼市真正的贬值潮实则会在2022年3月份左右出现。
其次,从近两年楼市的表象看,贬值潮似乎已经悄然而至,随着金融信贷政策的不断收紧,开发商在融资与负债的高下之下,已经频频开始爆雷。这也就意味着楼市红利期已经不复存在,人们的购房预期也已经彻底改变。购房者的观望态度,使得炒房客“捂房不售”的炒作模式开始失效,转而变为不断抛售房产。
不仅如此,当前楼市房产过剩、供过于求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2022年楼市迎来贬值潮实则是大势所趋。
楼市迎来贬值潮,对于刚需而言无疑是好消息,不过专家坦言,房价下跌使购房变得更加轻松,但也要防止“降价潮”的出现。
为应对楼市各种金融信贷调控政策,加之购房者购房态度的转变,今明两年开发商为缓解负债压力,达到“三道红线”标准,不得不长期做好打价格促销战的准备。若届时购房者坚持继续观望,开发商很有可能迫于无奈,进一步采取以价换量措施。
根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提供数据显示,截止至今年10月份,全国超过80%的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部分房企的降幅甚至一度达到40%以上。房价下跌对于刚需而言无疑是好消息,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选择。
一旦降价潮形成,必然是长期性的。原因在于,在降价潮形成之初,无论是需求、土地、还是政策等方面,几乎都在释放降价的消息,人们对于楼市的预期会不断降低。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发展一旦滞后,势必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而当前多数人仍处于房价下跌的喜悦中,对于潜在的危险并没有引起重视。
除此之外,楼市迎来利好,自然少不了房贷利率的支持。根据监测全国百城房价数据显示,目前首套与二套房的房贷利率均下跌1个百分点,降至5.73%与5.99%。虽然仅仅只是下跌一个百分点,但对于百万元起步的房贷利息而言,30年内每月月供所剩下的钱几乎能够达到近10万元,对于普通工薪家庭而言的确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楼市降价潮出现,刚需购房迎来利好,本该是大力提倡的好消息,为何部分专家却坦言:要防止降价潮的到来呢?
房价下跌对于预防刚需者虽然是好事,但目前我国城镇家庭的拥房率已经高达96%,人均拥房数量达到1.5套,也就说一旦贬值潮来临,多数老百姓的财富无异于迎来严重缩水。
除此之外,受购房预期买涨不买跌的影响,房价下跌很有可能会造成开发商进一步的大幅降价行为,这显然与楼市健康平稳的主基调相违背,并不利于市场稳定。
虽然近年来一直强调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房地产,但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发展的确已经对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组成中,房地产的利润占比能干达到30%左右,作用不言而喻。,降价潮可以来,但过度降价势必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而与房地产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势必也会受影响。
早在今年9月份经济日报就曾表态,要防止楼市房价放大涨和大跌现象,由哈尔滨等城市出台的“救市举措”不难看出,虽然有关部门有意使楼市松绑,但前提却是在健康平稳的基础之上进行,尽管明年降价潮会如期而至,但房价绝不可能出现大幅下跌现象。
如今的房地产发展,更多是开发商逐利的工具,忽略了“居有其所”的民生问题,即便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平均每平都已经达到万元以上,如果不依靠父母长辈,仅凭一己之力购房,起码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够实现。年轻人购房,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