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这两天在各大平台,大家应该看了不少2022年度总结报告。
那赶在最后一天,师妹给大家安排一份关于房地产的年度报告。
楼市是政策市,六大关键词,帮大家看懂2022,并预判2023的新趋势。
2022是楼市宽松年,各种原有的限购/限售/限贷...从年头松到年尾,且“愈演愈烈”。
松绑城市层级也从一季度的三四线主力,到弱二线,再到强二线/新一线,最后一线局部也有所放松。
这正印证了市场冷,最先扛不住的是三四线这类基本面较弱的城市。
当然,房地产欠发达的区域,要想回暖也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在经过三四线的“无效松绑”后,主力城市层层递进,像杭州/成都这类核心城市也陆续优化限购限贷等政策。
大家都知道北京的购房限制条件非常严格且坚挺,但在2022,ZF也是局部性的开了口子。
比如,8月4日,北京在昌平平西府、顺义薛大人庄、顺义新城的三个新房项目,推出“老年房票”,变相打开了认房认贷。
可以看到在12月的经济会议中,保交楼、保稳定、保民生仍是重点。
这也表明,2023保交楼稳预期仍是重中之重,相关支持资金有望加速落地,监管部门对预售资金管理制度会持续优化。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大家都不陌生了,在促进需求释放这方面,除了购房限制松绑和购房门槛降低外,
并且在7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曾发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由原先的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
9月29日晚,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文,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目前部分城市贷款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2月首套房主流利率平均为4.09%,二套房主流利率平均为4.91%。
另外,为促进置换需求,卖一买一免个税政策出台,降低换房成本,是改善购房人的利好。
这都是实打实的刺激释放购房需求。
从初期的“救项目”到“救主体”,从救“优质房企“到“融资开闸”,信号非常明确。
救房企的“第三支箭”正式射出,各部门及银行排队给房企塞钱。
救房企无疑也是恢复行业及购房人信心的要点之一。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这个词在2022最后一个月才出现,但仍要把它作为一个重中之重。
并且在10月,某媒体将房子评为风险资产的言论瞬间引爆,不少人认为上面要放弃房地产了。
直到12月,高层时隔20年再度喊话,房地产仍是支柱产业,才让大家看清上面的态度。
有人喊出2023GDP增速5%的口号,也有人称要干到8%。
明确的是,房地产的稳定对2023年经济恢复至关重要。广义的房地产占GDP比重近14%,行业链条长涉及面广,经济支柱地位不可撼动。
在今年12月的重磅经济会议中提到,关于房地产要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这个新发展模式,既包含房企与高周转模式逐渐告别,也包括市场对租购并举住房体系的建立。
行业旧有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弊端在过去一年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并且极易引发金融风险。
所以这种模式势必要改,接下来房企在物业、代建等方面或许会有新的增长级。
关于租购并举的新发展模式,在新加坡已经很完善了。
在2022已多次提及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没钱有地方落脚,有钱可以改善购房,这是一种良性的多轨道发展模式。
接下来,在人口规模大,且持续流入的地区会大力推进,且这种模式也会增强城市对青年人的吸引力。